截至10月1日17点,《我和我的祖国》票房突破5.76亿,成为献礼电影的领跑者。在献礼片序列中,《我和我的祖国》走的是亲民路线——7段故事都是小人物与大时代的碰撞,影片选中的嵌入国民记忆的大事件,人人都能聊上两句;出现在故事中的面孔自带好感度,演技全员在线;王菲演唱的同名主题曲悠扬上口,在脑内无限循环,根本停不下来。
▲《我和我的祖国》根本停不下来
虽然也有瑕疵,但是影片情感浓度高,在高涨的情绪中,情节设计上的漏洞似乎可以被忽视。从点映到上映首日,观众席上,到处是泪流满面的人。
爱国,是一种本能;将爱国情绪宣之于口却需要契机。《我和我的祖国》恰如其分地扮演了这个出口,为这个献礼片扎堆儿的黄金周档,提供了稀有的代入感。2018年夏天,《我和我的祖国》讨论小组还只有总导演陈凯歌和总制片人黄建新两人,他们跟出品方华夏电影公司确定了12字方针:历史瞬间、全民记忆、迎头相撞。
▲《我和我的祖国》电影海报
这意味着,区别于展现重大历史事件的主旋律电影,在这部影片中,普通人将成为主角。陈凯歌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:“我们在片子里要展现的,不仅是国家在70年里取得的成就,更多是表现和表达艰苦奋斗的平凡的中国人民。活跃在这7部短片中普通的中国人的个体,一旦和灿烂的历史瞬间相遇,所绽放出的能量改变了他们的命运。”
对陈凯歌而言,这样的时刻出现在1964年,当时他还是小学生。有一天放学回家路上,到处人山人海,他被裹挟在狂欢的人群中,从西四走到王府井。他流了鼻血,只要仰头看天止血,无数份《人民日报》号外雪花般飘落在他眼前,上面印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消息。
▲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,漫天飞扬的人民日报号外
这个场景被张一白拍进《相遇》篇章,成为《我和我的祖国》的一部分。《我和我的祖国》共由7个篇章构成,分别为管虎的《前夜》、张一白的《相遇》、徐峥的《夺冠》、薛晓路的《回归》、宁浩的《北京你好》、陈凯歌的《白昼流星》及文牧野的《护航》。
由7个独立故事构成一部电影,这种表现形式是反复商榷的结果。最初,陈凯歌和黄建新想过,将一部完整的两小时电影分成不同段落,由7位导演完成。聊着聊着,陈凯歌说起1964年的那个时刻。黄建新受到启发,想到1984年女排夺冠时,他正给导演吴天明做助手,在小镇上拍戏。为了看女排,剧组用两天干完3天的活,然后集体守在电视机前看比赛,把镇上的啤酒全喝光了。就这样,思路渐渐清晰。先在历史长河中找出那些引发全民记忆的时点,然后把普通人的视角与感受融入其中。
▲《夺冠》篇扶电线的东东
影片将贴近普通人的路线贯彻始终,7位导演都算得上有观众缘的“国民导演”。2012年,徐峥凭借《泰囧》一举带领中国电影票房跨入10亿门槛。导演中最年轻的文牧野,去年凭借《我不是药神》收获了30.7亿票房。
演员名单也让人踏实,50位出场的明星中,老中青都难得地演技在线。篇幅有限,有些明星只是在电影中露个脸:《夺冠》当中,马伊琍和吴京只在结尾出现;《护航》里,张子枫一共两个镜头,陶虹才一个镜头;《相遇》中,周冬雨扮演的护士台词寥寥数字。周冬雨透露过,她只在片场拍摄了几小时,但是拍的素材导演全用上了。很多演员都具备票房号召力,尤其对年轻人而言,有时他们进入电影院,只是为了偶像那短短几秒的闪现。为此,演员们心甘情愿地在微博上刷物料,激情地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。《我和我的祖国》开拍前陈凯歌直发愁,如何使7位导演的风格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。他和黄建新设想过,成立两个制片团队,只换导演,摄影师、美术等部门保持统一。不过后来还是成立了7个制片组,每个导演与自己的团队合作。“现在我们看到的真的是风格迥异,但是就光彩夺人。”黄建新在一次采访中说。比如,宁浩聚焦2008年。这一年,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同时到来。这也是宁浩颇有感触的一年。他曾在公开场合回忆,地震发生后第七天,他在办公室听到窗外三元桥上的鸣笛,走到窗边,看到所有汽车都停了下来,行人也纷纷驻足,大家都在鸣笛、默哀。“那一刻我觉得所有人的心是在一起的,大家既有对死难同胞的哀悼,也有彼此是心连心的感受、感动。”
▲《北京你好》篇,08年不仅有奥运,还有汶川地震
他将这两件大事放入《北京你好》中,将冲突投射在两个底层人物身上。葛优饰演的出租车司机一出场就个性鲜明——把踢球的小孩赶一边去,告诉他们,奥运要来了。这是一个离异、贫嘴、爱吹点无伤大雅的牛、有点不着调的老炮儿,可以说是7个故事中,人物形象最立体的。
当他碰上从汶川来的孩子,奇妙的化学反应发生了。葛优表演得松弛、幽默,宁浩也保持一如既往的收敛。幸运得到奥运会开幕式门票的出租车司机,本想把它送给儿子当生日礼物,但最终,他把那张票给了从汶川来的孩子。没有刻意煽情,好人好事不为人知,司机也就在热闹的氛围中跟一群人喜迎奥运了。
▲葛优在电影中饰演一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
节奏明朗,妙趣横生,宁浩用他特有的幽默感、喜剧气氛完成了叙事。徐峥特别喜欢《北京你好》,因为导演“把所有感动的点都变成喜剧包袱,藏起来了”。
《相遇》篇章的故事背景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前三年。张一白用了他擅长的青春爱情叙事,自称这样的方法“既保守又创新”。“拍国史故事,要用我最擅长、最有把握的方式拍,这是保守;处理一个宏大的历史题材,选择用恋人久别相遇来激化矛盾,这是创新”。他在前期调查中发现,两弹一星的背后有许多关于青春和爱情的故事。在国家大爱和情侣小爱之间,那一代科研工作者纷纷选择了前者。“于是人生从此只有相遇,没有相聚。”张译饰演的原子弹科研工作者是无名英雄,这项工作保密度极高,同事之间也互不知姓名。他有三年未与家人联系。因病离岗后,他在公交车上偶遇了任素汐扮演的昔日恋人。张译演得生动,半张脸藏在口罩里,却依然掩不住憔悴。这是一个典型的张一白式的片段,关键词是青春、爱情、错过,多年后回忆往昔,再用剧情阐释错过的原因。爱情之外,顺便展现悲欢离合、生老病死。
▲《相遇》篇张译与任素汐饰演一对恋人
唯一的女导演薛晓路的《回归》以细腻见长,在面对香港回归这一命题上,她将重点放置于“时间”的呈现,展现外交家、升旗手及香港警察如何争分夺秒,另外,她增加了一位逃港的修表师的故事,以此拉近与普通人的心理距离。徐峥的《夺冠》市井、可爱,富有想象力与灵动的趣味。陈凯歌的《白昼流星》包含了脱贫和航空航天两大主题。他显然想通过电影表达一些诗意和哲理,贫瘠大地上的田园牧歌、少年意气,他们在荒芜的土地上等待奇迹,受到精神洗涤后,命运从此彻底改变。可惜的是,当这样的想法碰上既定命题时,多少显得刻意、别扭。《白昼流星》拍了18天,有明显的剧情漏洞——景海鹏、陈冬两位航天员落地后被抬出返回舱,一位工作人员崴了脚,刘昊然与陈飞宇扮演的小流浪汉立刻上去帮忙——现场安保糟糕到任何人都可以接近航天员,这完全不符合中国国情。
这样的不合理在7个片段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。更主要的是,因为篇幅有限,7个故事都没能展开,受困于人物形象的单薄和细节的缺失,很多时候要依靠慢放镜头和背景音乐推动情绪。好在瑕不掩瑜,无论如何,那12字方针奏效了。新中国成立70周年,需要献礼片的不仅是国家,还有爱国情绪饱满的民众。在十一期间去观看一部温情的献礼片,看着70年的经典时刻依次重现,某种程度上为爱国这种朴素的情怀,增加了仪式感。一部成熟的献礼片,能让观众产生与在电视机前看国家庆典一样的自豪、骄傲和身份认同感。从这一点来说,《我和我的祖国》是合格的。